For prospective students
Student supervis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our lab policy please see here.
General working policy一般工作政策
Safety first.安全第一。
Always take lab notes 確實記錄實驗室筆記。
Flexible working hours but performance-based evaluation. 你可選擇靈活的工作時間,但會基於你的表現結果進行評估
Take vacation whenever you need it. 如果你需要,就可以請休假
Publication authorship is assigned based on work & performance. If you write the first draft and execute major portion of the paper, you're entitled of first authorship. 發表文章的作者順位基於工作和表現進行分配。如果您撰寫了初稿並執行了文章的主要部分,您有資格成為第一作者。
Active take on a new project after one project. Builds your skills and competence! 題目永遠不少。不要只安於只完成一個題目,完成一個就接著挑戰下一個,構築自己的能力!
Attending laboratory meeting is mandatory. Can't accept i will ask you to leave.
Key competence required before graduation, applies to all graduate students適用於所有研究生在畢業前達成的關鍵能力:
General lab safety and biosafety procedures 一般實驗室安全和生物安全程序的知識
Correct keeping of lab notes正確的實驗記錄保存方式
Journal paper read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esentation學術論文閱讀、批判性思維和簡報技巧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at least those at core to your thesis)實驗技術(至少包括與你的論文核心相關的技術)
CAD competence電腦輔助設計(CAD)的能力
Thesis writing (bibliography keeping, structuring, technical writing). 論文撰寫(包括文獻管理、結構安排和技術寫作)
Technical presentation in English以英語進行技術簡報
Thematic intern 大學部專題生
Recommend to pick a project that interests you. Or shadow a projects of master/phd students. Exceptional students welcome to pitch your idea. 建議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專題進行研究,或者跟著碩士和博士生的論文項目。對於傑出的學生,歡迎提出你自己的研究想法。
Master students 碩士班學生
Feasible projects will be assigned to you. Exceptional students welcome to pitch your idea. 可行的題目將分配給您。對於傑出的學生,歡迎提出您的研究想法。
All due course credits recommended to obtain by end of 1st year. 建議在第一學年結束前獲得所有應修學分。
Proposal must be presented before the 6th week of the first semester of 2nd year. (department policy) 預口試必須在第二學年的第一學期的第六週之前完成。(部門政策,否則就會延畢)
Journal reading & presentation key training in weekly lab meeting for the 1st year. 每週實驗室會議中的期刊閱讀和報告是大一學生的重要訓練內容。
Presentation to domestic conference by graduation is a must. 畢業前必須在國內研討會進行報告。
Thesis written in English is encouraged. 鼓勵以英文撰寫論文。
Original article publication is encouraged.鼓勵發表原創文章,尤其未來想深造或出國的學生。
Ph.D. students 博士班學生
A core project of the lab will be assigned to execute but not necessarily your thesis topic.
New hypotheses & idea must be presented and explored by end of 2nd year.
All due course credits must be obtained by end of 2nd year.
Proposal must be presented at the end of 2nd year.
No raise of stipend will be considered before advancing to candidacy
Thesis written in English is required.
Supervise thematic student & master student (teaching experience)
At least one original article and on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is require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CGU is hasher and also apply to all students, 12 points of publication, roughly 3 original articles. one you have to be sole first author.)
Key tools
All lab members are required to follow up with our laboratory-wide tools
Notion
Zotero
Rhinoceros
AutoCAD
CO2 laser cutting and bonding
Synology NAS
Github (coding projects)
給欲加入本實驗室同學之通知 For perspective students before interview please:
We do at least two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below 我們至少面試兩次確保我了解你下面的想法
Carefully think about why you are doing this master or phd. (你為什麼要唸這個碩士班、博士班)
What kind of research do you want to do ? (你想做什麼研究?)
What experience you had ? what research have you done (你曾做過什麼研究?)
What do you think me or this lab can help you with? what do you think you can bring to this lab? (雙向,你覺得我跟實驗室能怎麼幫你,你能帶來什麼給實驗室?)
What's your career plan? (你的人生規畫)
Things you should check and agree to before you make your decision:
What are the conditions to qualify/graduate (university bylaws)
if this lab atmosphere/ style of me (PI) suits you.
與老師面試前你應該要做的8件事:
考慮念碩博士班前需要的心境
1. 你為什麼想要唸這個學位。
第一件事當然是搞清楚為什麼你想要繼續唸書,你應該想清楚,大部份正常的老師也會想知道
目前我們知道決定一個人會不會成功,熱毅grit的相關佔比較大。
一個碩士一個博士學位,很多時候並不必然代表你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或者是升遷更好,或者薪水更好。
尤其當產業經濟狀態很好的時候,更是如此。
而你必須想,一個碩士一個博士一定是越來越難的,因為你做的東西要有一定的新穎性。
做過的東西不能再做,因為別人會覺得是無聊,沒有新穎性的。
而為什麼做這件事,你應該先想好為什麼,再下這個決定,因為碩士下去就是2年,博士下去就是至少4、5年甚至更多的光陰。
尤其是博士,學習如何成為一位獨立的研究者,你需要學會如何鞭策自己,管理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學會探索新問題、產出新知識。
甚至最重要的,學會如何承受孤獨 (笑),除非你很幸運的是e型人有很多好朋友同事。
應該大部份有博士學位的人會告訴你,唸博班會是他們這輩子做過最難的事。
雖然博士學位,其實只是一個進入正式學術殿堂,證明你可以獨立研究的一張門票。
沒有博士學位,其實也不代表你不能獨立研究,但是這個小圈子決定的標準,不會因為你覺得特立獨行而有什麼改變->你需要自身達成解決問題產生新知識。
最慘的是,你什麼都沒有想,因為不知道做什麼所以我要唸,因為我爸媽叫我唸才唸。
那你可能就算努力花了很多時間,但是其實沒有辦法得到什麼東西,也沒有什麼貢獻什麼東西,就是繳學費給學校而已。那其實不用來浪費你的青春跟大家的時間。
2. 你想做什麼研究?
我是在研究型大學,所以不一定都符合。
但是唸一個STEM碩博士,一定需要選擇研究。當然最好的狀態是,你在enroll之前,你已經有點想法你對什麼有興趣才來。
回歸到一個, grit.你有興趣的東西,你才有毅力做下去。
你當然可以想我要Work life balance,但是現實是修業年限是有限制的,每個人都是24小時,端看你怎麼評估使用你的時間。
而如果你有目標,你有興趣的東西,通常就算你沒有特別有效率,至少你願意花上更多的時間去解決。
你如果沒有特別想法,it'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但是這個接到後面3跟8,你還是需要綜合思索一下。
都沒有什麼想法的話,那會很容易落回來1,所以你都沒有想做的東西,那幹麻要唸這個學位?
3. 這位老師的什麼研究跟你有契合,實驗室的資源
如果你有一點研究的想法,當然就是找老師了。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壞的老師(或不契合的老師)帶你....XXX
你去問唸過研究所的人應該都會告訴你不管碩博班,選老師很重要,博班尤其。
一個老師會容易決定你的研究方向,你的畢業,在校期間的專業人脈,你就業時前面所需要的推薦信當然也都是找老師拿。
第一個是老師/實驗室的研究,第二個是老師的風格,待7再談。
你應該依據的是1、2的思考,你想要做什麼,有什麼東西是你想學的,去看有興趣的學校系所老師的研究。現在從許多網頁上可以得知
只是很多老師也不會比現在pipeline上的研究寫得很update.這部份你就需要從email請教老師,詢問現在的研究方向。
如果你也沒有問,一樣,在STEM領域的老師會覺得,那要不然你是想要什麼?
所以一個好的學生,一個determined的學生,大家習慣看到的時對自己想要的東西很清楚,他清楚想做的研究,這個研究是老師也有在做的
有做好homework知道老師以前做過什麼研究,可以說得出來,可以做一點科學對話,這種學生讓人願意指導的意願才多。
一個好的學生也會藉這個機會理解一個實驗室有沒有足夠的資源實現他想做的事情。
4. 你過去有什麼經歷跟研究資歷
突然找老師,我不認識你,我也不知道你過去做過什麼事情。所以就跟求職一樣。
你應該準備好一個個人簡歷 (curriculum vitae)
就算你以為經歷研究不多,至少修過什麼課,有什麼經驗、自我探索可以寫得出來吧,
因為我們會從這麼了解一下,所以你會什麼,你什麼不會,你想做的研究,我們在做的研究,會不會對你門檻太高。
5. 搞清楚你想申請的系所、學校畢業(中間資格考)的條件。
老師一般不會注意這項,但是你應該。
你自己要不要唸這個學校系所,當然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但是你在下決定前,應該確認你完全了解這個科系的資格考畢業的所有條件。
因為這是你的責任。
尤其語言不熟不是一個理由。
6. 在這個學位你想要得到什麼? 這位老師能不能幫助你得到這個?你能帶給實驗室什麼?
跟前面1echo,你應該想一下,唸這個學位,你想要得到什麼? 要學會技術,要生出個論文?要有個paper?
那這個老師這個實驗室能不能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
反過來 it goes both ways.
一個碩博班,你應該比較想成是工作。如果你有辦法自我推銷,我能為這個老師,這個實驗室帶來什麼才要impress 別人
而不是just give and take.
一個學生跟一個老師可以各取所需,一同成長互助,這才是一個好的狀態。
7. 這個實驗室的氣氛、同事如何? 你跟老師的風格能不能match
碩博班應該算是個就業,當然前面講工作內容(研究很重要),但是職場環境、同事、主管的風格也很重要。
很多時候,碩博班fail並不是因為你不夠聰明,並不是因為你做不出研究,但是是因為無法match.
老師需要可以trust相信你,你也應該要能trust相信老師。就跟醫病關係一樣。
如果不行,那其實不要浪費時間比較好。
因為你要成為獨立研究者的前面(拿到你的學位前),老師不完全是你的朋友,他是你學位的守門人,把關人。
如果我沒有辦法相信你,什麼事情都要放到顯微鏡下看inspect you microscopically,那大家會很累的。
而人格、風格,氣氛通常沒有辦法在跟老闆面試中了解,這部份會建議,如果可以,最好實地到實驗室去,看看環境,跟老師面對面談。
interview 我們gauge你,你也應該gauge這個老師,感覺會不會跟自己不合。
可以大方的問問指導的風格,跟你自己的個人性格合不合。畢竟是個接下來2年、5年的事,相信我,做研究不是輕鬆的事情,而且一路上會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那不合的性格會讓問題的嚴重性放大,你要確保可以一定程度上相容(完全相容也很少)
除了跟老師聊,試著私下找現在老師實驗室裡的學生、博士後、助理聊。除了了解從另一邊對老師的看法外,你也是了解一下可能未來的同事。
而我們其實正常一點找新的學生新同事,也會從現有的實驗室成員身上問,你覺得這個新的人,可以一起共事嗎?
如果很多人對你有個負向的想法,那其實我們做拒絕的決定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實驗室的氣氛,大家可以共事,遠比其中一個人的能力重要太多。
8. 你畢業之後的人生規畫
你應該要對自己的人生有一點規畫。除了前面為什麼要唸這個學位外,2年後,5年後呢? 一般來說,所有人都會leave。因為本來這個就就是一個過渡的地方。
你應該要對自己有一些人生的藍圖,在面試的時候分享給你的老師,我以後想做什麼樣的工作,你覺得自己5年後,10年後,可能是什麼樣子。
當然這些一定都會變,因為事情不盡如人意,人也本來就會一直變想法。
但是讓我們知道你有什麼想法,回過頭來,會比較知道你是有determination,不是只是人云亦云,不知道什麼唸而唸。
而每個人的訓練也通常會依你自己想法藍圖而可以特別規畫。
因為每個人的學習曲線是不一樣的,通常老師可以丟出的工作可以更多,但是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take或者應該take.
一個好的advisor(老師)會依據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現在的stage做調整。
